主页 > 新闻资讯 > 驼铃生态 > >

云南关累港口岸: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重要枢纽

文章来源:四方网络    作者:4PNT    发布时间:2025-05-09

  在澜沧江-湄公河的澎湃水声中,一座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黄金口岸”巍然矗立——关累港口岸。作为中国西南边陲唯一的国家级水运口岸,这里不仅是中、老、缅三国交界的“地理心脏”,更是澜湄合作机制下国际航运的“活力动脉”。

   从1993年开埠时的小型边贸码头,到如今年吞吐量超百万吨的现代化枢纽,关累港以“一江连六国”的独特优势,承载着中国与东盟国家间30%的跨境农产品运输,日均通关船舶逾20艘次。在“一带一路”倡议与RCEP框架的双重赋能下,这座口岸正以智能升级的码头设施、高效便捷的通关服务、绿色低碳的航运实践,书写着沿边开放的新篇章。

  一、地理位置与区域属性

  关累港口岸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西南部,地处中老缅三国交界处,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上的重要节点。其地理坐标为北纬21°40′,东经101°08′,与老挝的琅南塔省隔江相望,距缅甸边境仅30公里。作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关累港的辐射范围覆盖中国西南地区及中南半岛的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家。

  二、口岸性质与两国关联

  关累港是中国与老挝之间的重要边境口岸,同时也是中国通过澜沧江-湄公河连接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的国际航运枢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关键门户。

  三、历史沿革与发展进程

  关累港口岸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1993-2000年)

  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一类口岸,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初期以边民互市和小型货物运输为主。

  扩容阶段(2001-2020年)

  2010年完成首期综合码头建设,年吞吐量提升至40万吨;2016年纳入澜湄合作机制重点项目;2020年启动新边民互市场建设。

  升级阶段(2021年至今)

  2021年RCEP签署后,启动万吨级泊位扩建工程,2023年实现冷链物流专区投运,年设计吞吐能力突破100万吨。

  四、基础设施与建设成果

  当前口岸已建成"一港三区"综合体系:

  核心作业区:拥有6个500吨级泊位,配备全自动集装箱吊装系统

  边民互市贸易区:占地50亩,实现"一站式"跨境结算

  冷链物流园:5万吨级冷库,支持生鲜农产品跨境运输

  新边检综合楼:集成海关、边检、海事等智能通关系统

  2023年竣工的智慧口岸系统,实现无纸化申报、24小时智能验放,通关时效压缩至30分钟以内。


  五、功能定位与经贸网络

  作为国际航运重要节点,关累港承担三大核心功能:

  跨境物流枢纽: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橡胶、热带水果、机电产品的主要运输通道

  边贸服务平台:日均处理边民互市交易超3000人次,年交易额突破20亿元

  多式联运节点:实现水运(澜沧江航道)、陆运(昆曼公路)、空运(景洪机场)联动

  主要航线覆盖缅甸万崩港、老挝琅勃拉邦港、泰国清盛港等重要港口,年进出船舶超5000航次。

  六、特色优势与发展前景

  关累港的独特优势体现在:

  政策叠加: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RCEP等多重政策红利

  生态航运:率先推行LNG动力船舶、光伏码头等绿色技术

  文化融合:跨境民族(傣族、哈尼族)特色边贸文化的展示窗口

  根据《云南省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关累港将投资15亿元建设智慧港口2.0工程,预计2025年实现年吞吐量150万吨,成为澜湄流域首个5G智能口岸。随着中老铁路的延伸联动,这里正加速成长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陆水联运战略支点。


驼铃生态

云南关累港口岸: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重要枢纽

2025-05-09

邵阳跨境电商:崛起背后的“硬核密码”

2025-05-09

第五届中国(厦门)国际跨境电商展览会亮点速览

2025-05-08

800美元免税终结:跨境电商直面成本重构与转型挑战

2025-05-07

破局跨境“三难”:外贸综合平台如何用“数据链”重构通关、退税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