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资讯 > 驼铃生态 > >

爱店口岸:百年商埠的现代蝶变

文章来源:四方网络    作者:4PNT    发布时间:2025-05-13

  一、口岸历史:从边陲哨卡到国际枢纽

  爱店口岸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彼时广西边防设立"峙马汛",作为中越边境对汛机构驻地。1905年更名"爱店汛",承担界碑巡护与跨境事务管理职能,见证了近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的演变。民国时期,该口岸形成低档次、小批量贸易模式,主要交易土特产与日用品,成为中越边民互通有无的窗口。

  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爱店口岸迎来历史性转折。1996年国务院批准其升格为国家一类双边口岸,配套建设沿边三级公路,打通与南宁、凭祥等城市的交通动脉。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这个百年商埠完成从边境贸易点到国际通道的跨越,年通关能力提升至300万吨,成为连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节点。

  二、通关现状:智慧化赋能跨境物流

  当前爱店口岸实行"预约通关+智能核验"双轨制,2025年春节期间日均通关车辆达1200辆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40%。口岸创新推出"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线上申办系统,企业可通过广西国际道路运输办证平台实现"网传、网审、网办",2025年首张直达越南河内的G证即通过该系统生成,将跨境运输时效压缩30%。

  在硬件设施方面,口岸建成智能卡口系统,集成车牌识别、箱体扫描、电子围栏等功能,实现货物"秒级"验放。2024年数据显示,边民互市通道通关时间由平均45分钟缩短至18分钟,跨境运输成本降低22%。面对RCEP全面实施带来的机遇,口岸正加速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计划2026年前完成H986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部署。

  三、边民互市:从"提篮小卖"到产业集群

  爱店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呈现"双千亿"发展格局:每日参与边民超3000人次,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交易商品结构发生质变,从传统中草药材、农副产品扩展至机电配件、纺织服装等12大类2000余品种。2024年数据显示,中草药交易量仍占主导,但工业制成品占比已达37%,形成"越南原料+中国制造+东盟市场"的产业链闭环。

  政策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口岸实施"边民合作社+落地加工"模式,组建17个边民互助组,享受每人每日8000元免税额度。2025年新规允许边民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互市贸易"方式销售商品,配套建设3万平方米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引进12家深加工企业,带动就业2000余人,推动互市贸易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四、文旅融合:岩画与边贸的交响诗

  口岸文旅开发呈现"双核驱动"态势。北侧15公里处的花山岩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赭红色崖壁绘就的骆越先民祭祀场景,与口岸现代贸易场景形成时空对话。宁明县投入2.3亿元打造"岩画探秘+边贸体验"旅游线路,2024年接待跨境游客18万人次,其中越南游客占比达65%。

  口岸区域自身也在蜕变。投资1.2亿元建设的"中越边贸风情街"集跨境购物、民俗展示、美食体验于一体,越南咖啡、沉香工艺品等特色商铺日均营业额超80万元。2025年春节期间,口岸举办首届"跨国年货节",3天吸引中越边民及游客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0万元。文旅融合不仅提升口岸软实力,更推动边民人均年增收1.8万元。

  五、未来展望:构建南疆开放新高地

  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爱店口岸正编制《智慧口岸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一个跨境数据交换中心、打造一条中越智能物流走廊、培育一个千亿级边贸产业集群、创建一个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完善一套"单一窗口"服务体系。规划显示,到2027年口岸年通关能力将突破500万吨,边民互市贸易额有望达30亿元,真正成为"一带一路"南向通道的关键枢纽。

  这个承载百年商脉的口岸,正以数字化为翼、以文旅为媒、以边贸为基,在兴边富民的征程中书写新的传奇。当越南商贩的叫卖声与跨境货车的轰鸣声交织,当花山岩画的神秘图腾与智能卡口的科技之光辉映,爱店口岸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演绎着中国边疆地区从传统边贸向现代开放经济转型的生动实践。


驼铃生态

爱店口岸:百年商埠的现代蝶变

2025-05-13

海口综保区:借势发力,加速向制造型园区转型

2025-05-13

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开门红”:客流销售额双倍增

2025-05-12

云南关累港口岸: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重要枢纽

2025-05-09

邵阳跨境电商:崛起背后的“硬核密码”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