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图口岸:从“通道”到“产业”,奏响丝路共赢强音
文章来源:四方网络 作者:4PNT 发布时间:2025-05-23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中,巴克图口岸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魅力。作为欧洲经贸往来的“黄金通道”,它正凭借基础设施“硬联通”、政策创新“软衔接”和营商环境“优体验”的三维发力,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升级,书写着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新篇章。
通关能级跃升,智慧口岸释放新活力
通关效率是口岸发展的生命线。自2023年5月启动通关能力提升工程以来,巴克图口岸硬件设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期工程总投资1.8亿元,建成智能查验场地、边民互市服务中心等13个单体建筑,新增8条出入境车道和自动化货检扫描系统,货车查验时间大幅缩短50%。2024年10月,总投资2.4亿元的二期工程全面开工,通过拓宽主干道至八车道、引入“预约通关”系统,实现货车“远程申报、智能调度、即到即验”。预计2025年10月全面竣工后,口岸年通关能力将从50万吨跃升至300万吨,整体通关效率提升一倍。
如今,口岸已实行“7天12小时”通关机制,配合“云签发”“预约通关”等便利化措施,果蔬、肉类等农副产品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商品车验放速度提高50%。在智慧通行系统加持下,满载油桃的货车5秒内即可完成自动识别、抬杆放行,实现“无感知”高效通行。曾经货车排队堵成“长龙”的景象已成为历史,八车道分流设计让通关时间大幅缩短,为口岸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边民互市创新,产业升级开启新征程
巴克图口岸作为新疆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和落地加工试点,通过“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成功推动传统“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升级。自2022年完成全疆首单“整进整出”测试以来,边民通过手机APP即可完成大宗商品采购申报,合作社统一对接加工企业,每吨运输成本降低200 - 400元。
2025年1至4月,塔城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交易量6.4万吨,同比增长52.3%,货值3亿元,同比增长64.4%,量值均居新疆7个边民互市首位。截至目前,塔城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累计备案落地加工企业12家,边民7500余人,合作社25家,商品交易范围涵盖周边5个国家37个品种,形成了具有“塔城特色”的粮油、干果落地加工产业体系。边民互市创新模式不仅推动了口岸经济的发展,更为边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成为沿边开放与兴边富民的典范。
政策红利释放,丝路商贸再添新动能
政策创新是口岸发展的重要保障。依托全国首个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塔城海关推出“免到场查验”“委托申报”等创新举措,有效降低货物通关时间,简化已备案员工验讫章加盖频次政策延长护照使用期限,进一步降低换证成本,并持续做优旅客通关“全流程”引导服务,平均通关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
随着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速,巴克图口岸同步推进“智慧互市+跨境旅游”融合。丝路文化商品城汇聚18国特色商品;跨境自驾游恢复后,“贸易+旅游”模式进一步激活人流、物流。下一步,巴克图口岸将探索“边民互市+电商”“边民互市+金融”等新模式,推动边民互市向规模化、便利化升级。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丝路商贸增添了新的动能,让巴克图口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历史积淀焕新,兴边富民谱写新篇章
巴克图口岸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1764年民间易货到1851年正式通商,从1995年对第三国开放到2019年建成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它始终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如今,这里向东连接国内大市场,向西辐射哈萨克斯坦8个州及中亚5国,已成为“一带一路”亚欧黄金通道的战略支点。
“口岸活,互市才活。”新疆塔城巴克图口岸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倪振兴表示,未来将深化“政策创新+产业升级+金融赋能”模式,让边民互市红利惠及更多群众,为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提供“塔城样本”。站在新起点,巴克图口岸正以“智慧口岸”建设为引擎,加速书写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共赢篇章,让历史积淀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巴克图口岸的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口岸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它以创新为引领,以合作促发展,不仅推动了自身的繁荣,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兴边富民做出了重要贡献。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巴克图口岸将继续绽放光彩,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耀眼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