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将加大力度支持试验区建设 实现 “一地创新、全国复用
文章来源:四方网络 作者:4PNT 发布时间:2025-07-25
7 月 25 日,在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新闻发言人、政策和规划司副司长栾婕称,国家数据局将加大力度支持试验区建设,及时跟踪评估,加强经验总结,促进互学互鉴,实现 “一地创新、全国复用”。
栾婕表示,数据领域情况新,变化快,是一项全新事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要加强经验总结,促进互学互鉴,实现 “一地创新、全国复用”。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支持地方在部分领域先行先试,国家数据局积极推进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2025 年,国家数据局印发通知,支持地方在数据产权、市场生态培育等 8 方面重点推进 35 项试验任务。各试验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承担试验任务,制定工作要点。
据介绍,目前,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高位推动、广泛动员,凝心聚力推动试验区建设;二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明确了各具特色的试验方向;三是积极探索、改革攻坚,涌现了不少新探索新做法。
各试验区主动作为,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条件,明确试验探索的重点方向。比如,北京积极推动制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探索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科学性、整体性、协同性。
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在近期召开的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强调,试验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各试验区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促进流通使用为重点,因地制宜打造标志性成果。要及时提炼好经验好做法,推动 “一地创新、全国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北京、浙江、安徽等地开展试验区建设,能依托这些地区原有的产业基础与技术优势,探索数据要素在不同场景下的有效应用。通过先行先试,各地可培育出更多经营主体,让更多企业参与到数据市场中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这也能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释放出巨大的融合效能。
作为全国 10 个试验区之一,北京市正在加快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旨在通过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数据要素流通与应用,形成 “一区三中心” 的发展思路,即在北京全域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
湖南省近日出台的《湖南省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2025-2027 年)》明确提出 “三步走” 目标: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规模。2025 年,形成一批制度规范和先行先试的初步成果;2026 年,产出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突破性成果;到 2027 年,建成运营可信数据空间全国标杆 20 个以上,发放数据产权登记证书 500 份以上,创新数据应用场景超过 1000 个,新增数据经营主体突破 1000 家。
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山东省有着海量的数据资源和丰富的应用场景。2024 年 10 月,山东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27 年,打造 50 个以上重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300 个以上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培育 500 家以上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据商,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 20%;形成一批具有重大标志性、引领性、山东辨识度的改革成果,基本建成机制顺畅、合规高效、竞争有序、创新活跃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等。
此前,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明确提出要制定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支持郑州市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先行区,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并开展试点,围绕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试验区要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避免同质化竞争,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目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度空白和堵点。” 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冯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试验区将作为 “试验田” 先行先试,为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将催生大量新模式、新业态。” 冯雷举例说,例如数据服务、数据经纪、数据咨询、数据安全等,有助于培育壮大数据经营主体,形成完整的数据产业链和生态圈,进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竞争力。以火石创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火石创造”)为例,作为十大领军型浙江数商,火石创造基于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 “四链” 融合的关键要素 —— 产业数据,走出了数据智能支撑决策智能、精准营销和企业服务等产业数据价值化的多条有效路径,并探索形成产业数据供给、建设、服务规范,进而优化数据要素服务生态。
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包含大量敏感信息,一旦泄露会造成严重后果。
“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关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朱克力表示,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同时,需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防止出现数据垄断现象,确保各类经营主体能公平参与数据要素的流通与利用。此外,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数据领域专业性强,需要培养和引进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为试验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在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时,最核心的挑战在于,构建一套既能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又能确保数据安全合规的机制。” 冯雷告诉记者,这包括明确数据产权,让数据的贡献者获得合理收益;建立安全高效的流通交易体系,让数据在 “可用不可见” 的前提下流动起来;破除 “数据孤岛” 现象,促进公共数据和行业数据的融合应用。此外,还需培育多元化的数据经营主体,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鼓励技术创新,并聚焦具体应用场景的落地。
“通过这些努力,试验区才能真正成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试验田’,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