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如何重塑区域经济格局
文章来源:四方网络 作者:4PNT 发布时间:2025-07-02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广袤草原上,矗立着一座见证中蒙两国友好交往的现代化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这座位于中蒙边境1046号界碑处的口岸,历史上曾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已发展为连接亚欧大陆的关键枢纽,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继满洲里、二连浩特之后第三座实现常年开放的国际性口岸。
历史沿革:从“蒙马处”到开放窗口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的历史可追溯至古代“茶马古道”时期,当地蒙古语称“珠恩嘎达布其”,意为“吉祥如意”。1992年,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一类季节性口岸,标志着这座千年古道正式迈入现代化开放进程。2004年,《中蒙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协定》将其确定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口岸,2008年正式实现全年通关。2009年,口岸被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三代国门的更迭见证着口岸的蜕变:从1992年的简易钢架结构,到2008年落成的19米高现代化国门,每一座建筑都镌刻着中蒙经贸合作的深化轨迹。
建设成就:从草原通道到智慧口岸
近年来,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2025年数据显示,口岸已建成4900平方米联检大楼、2500平方米边检生活楼,并配套海关查验场地、智能卡口系统等现代化设施。总投资超15亿元的7个重点项目全部落地,包括百万吨级储煤基地、智慧物流低碳陆港等。其中,南鼎煤炭仓储物流园区和零启煤炭物流仓储项目已通过海关监管认证,年静态储煤能力达100万吨,动态周转能力超300万吨。口岸至物流园区的17.4公里三级公路配备智能监控系统,预计2024年全线贯通后,将大幅提升中蒙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转运效率。
发展动能:从边境贸易到产业引擎
2024年,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年货运量突破403.56万吨,同比增长52.25%,创历史新高;进出口贸易额达5.55亿美元,同比增长90.63%。进口商品结构呈现“黑金驱动”特征,煤炭占比超80%,另有铁精粉、锌精矿等资源类产品;出口则以工程机械、二手车和建材为主。东乌海关创新实施“H986机检+智能审图”监管模式,将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30分钟内,实现“零延时”通关。口岸经济辐射效应显著,带动周边东乌旗、西乌旗等地区牧民增收,饲草进口量达8万吨,有效保障草原畜牧业发展。
文旅融合:从商旅驿站到跨境纽带
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正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口岸周边建成蒙古包式游客服务中心、中蒙商品展销中心等设施,推出“国门探秘游”“草原马道游”等精品线路。2024年,口岸接待跨境旅游团队超50批次,蒙古国东方省游客可通过“团队游”便捷签证。当地牧民额尔敦达来家距离口岸仅3公里,其经营的“牧人之家”旅游点年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成为中蒙文化交流的民间窗口。
边民互市:从商贸往来到民生共荣
2024年3月,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启动边民互市贸易区申建工作,规划建设总面积5万平方米的互市贸易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允许中蒙边民每日交易8000元以内免税商品,预计带动周边3000户牧民参与跨境贸易。目前,蒙古国商品店老板图门巴雅尔的店铺已实现“次日达”物流,其经营的蒙古国皮具、奶食品通过口岸直供北京、天津等地市场,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未来展望:从区域枢纽到开放高地
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入,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正加速构建“铁公机”立体化通道:珠斯花至珠恩嘎达布其铁路年运输能力将达3500万吨,口岸航空物流园项目进入选址阶段。按照规划,到2030年,口岸年货运量有望突破1000万吨,跻身亚欧大陆桥核心枢纽行列。这座承载着千年商道记忆的口岸,正以智慧化、绿色化、国际化的新姿态,续写中蒙友好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