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资讯 > 驼铃生态 > >

中越 / 中哈边民互市政策对比:如何选择最优贸易路线?

文章来源:四方网络    作者:4PNT    发布时间:2025-08-08

  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愈发紧密,边民互市贸易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在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民间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越、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各具特色,相关政策也存在诸多差异。对于贸易从业者而言,深入了解这些政策差异,有助于选择最优贸易路线,实现贸易效益最大化。

  中越边民互市政策概述

  中越两国陆地边界线漫长,边民互市贸易历史悠久。清代时,中越边境贸易就已颇具规模,当时云南段边境于雍正八年(1730 年),在开化府马白关设立税口,内地商贩出关需 “给与司颁印结,并印烙腰牌,注明年貌、籍贯,照验放行。回日将牌照呈缴,照例收税”。广西段则有 “三关”“百隘”,其中平而关、水口关为民间贸易通道,镇南关为官方贡道入口。乾隆九年(1744 年),增设由村隘口,形成 “两关一隘” 的商民边贸通道。

  如今,中越边民互市贸易政策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根据相关规定,边境地区边民在我国陆路边境 20 公里以内,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数量范围内进行商品交换活动。以文山州为例,其共有天保、都龙、田蓬 3 个国家级口岸及 3 个边民互市市场。2024 年 1 - 5 月,天保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完成 7.7 亿元,同比增长 42% 。在管理方面,边民携带物品进出边民互市贸易区(点)或从边境口岸进出境时,应向海关如实申报物品种类、数量和金额,并接受海关监管和检查。同时,边民互市贸易与边民集市贸易有所区别,边民集市贸易不受海关监管,其产生数据无法纳统外贸数据,且货物不能用于落地加工。

  中哈边民互市政策概述

  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巴克图口岸作为新疆距离城市最近的口岸之一,其通商历史可追溯至 1764 年。早期,过境人员多以探亲旅游方式入境,携带日用品进行售卖,贸易形式较为简单。2009 年,巴克图边民互市贸易市场正式运营,地点设在塔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内,市场分为多个区域,商品种类涵盖服装、食品、电器等。

  近年来,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中哈边民互市贸易政策不断优化升级。2018 年,巴克图口岸被确定为新疆边民互市转型发展试点,规划建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2019 年 6 月,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正式运营,探索出 “边民互市贸易 + 互助组” 的方式,改变了过去边民 “单打独斗” 的进口模式。边民通过自愿联合组成互助组,可进行大宗商品采购交易,如葵花籽、亚麻籽等农产品。2022 年 9 月 13 日,塔城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完成落地加工 “整进整出” 全疆首单测试,交易方式从 “整进散出” 转变为 “整进整出” 落地加工,利用 “边民互市 + 合作社” 的方式,通过手机 APP 集中申报,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2023 年,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货值达 4.37 亿元,位居全疆第一,其中落地加工贸易额占比 94% 。

  中越与中哈边民互市政策对比

  贸易商品种类

  中越边民互市贸易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如薯莨、砂仁、大茴等。在历史上,中国出口到越南的货物还有烟、茶、缸碗、布匹等衣食日用品以及少量绸缎、寻常药材等类。如今,贸易商品种类基本能满足边民进出口需求,但相对较为集中在农产品领域。

  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商品范围则更为广泛。除了农产品,如葵花籽、红花籽、亚麻籽等,还包括冷冻鱼、预包装食品冰激凌、李子干、杏干等。围绕周边国家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哈方各类特色产品通过边民互市进入中国市场。

  贸易模式差异

  中越边民互市贸易以 “边民互市 + 合作社” 模式为主,明确边民申报主体,通过组织申报使互市贸易流程更加顺畅。同时,利用 “边民互市 + 互联网” 模式优化申报流程,对接相关系统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全链进系统。

  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创新模式。“边民互市贸易 + 互助组” 引导边民抱团增收,“边民互市贸易 + 专业市场” 完善了贸易基础条件,“边民互市贸易 + 电商” 扩大了线上线下贸易规模,“边民互市贸易 + 落地加工” 更是将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落地加工企业通过与边民合作社合作,从哈方购进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政策优惠及监管力度

  在政策优惠方面,中越边民互市贸易中,边民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商品交换可享受一定政策优惠。但在监管上,边民需严格向海关申报物品信息并接受监管检查。边民集市贸易虽不受海关监管,但存在诸多限制,如数据无法纳统外贸数据、货物不能用于落地加工。

  中哈边民互市贸易政策上,边民可享受购买 8000 元以内商品免税、外商三日免签等优惠。在监管方面,通过不断优化交易方式,如 “整进整出” 模式下利用手机 APP 集中申报,既提高了通关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监管的精准性。

  如何选择最优贸易路线

  基于贸易商品的选择

  若贸易商品主要为农产品,且目标市场对越南特色农产品如热带水果、特色香料等需求较大,中越贸易路线可能更为合适。例如,越南的芒果、榴莲等水果在我国南方市场有较高的消费需求,通过中越边民互市贸易可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反之,如果贸易商品涉及大量的农牧业加工产品、特色食品等,中哈贸易路线优势明显。像哈萨克斯坦的优质葵花籽油,通过中哈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后,可凭借其成本优势和品质优势进入国内市场。

  考量贸易成本与效率

  从贸易成本角度看,中越边民互市贸易在 “边民互市 + 互联网” 模式下,申报流程有所优化,但整体物流成本可能因越南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受到一定影响。中哈边民互市贸易通过 “整进整出” 等模式,降低了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如A公司通过该模式,平均每天可节约成本 2.5 万 - 3 万元。在贸易效率方面,中哈边民互市贸易的手机 APP 集中申报等方式提高了通关效率,而中越边民互市贸易在一些口岸也在不断优化流程,如天保口岸通过持续创新运行模式,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排名全省前列。贸易从业者需根据自身货物特点和时间要求,综合评估两地的贸易成本与效率。

  结合政策稳定性与发展趋势

  政策稳定性对贸易路线选择至关重要。中越边民互市贸易政策在不断完善,如云南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云南省边民互市贸易操作指引(试行)》,但新修订的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尚未印发,政策存在一定的调整预期。中哈边民互市贸易政策相对成熟,且随着 “一带一路” 建设的推进,在贸易区建设、贸易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展,如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不断优化升级。同时,关注两地政策的发展趋势,如中越在跨境电商、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的政策走向,中哈在拓展贸易商品种类、加强落地加工产业扶持等方面的规划,将有助于前瞻性地选择贸易路线。


  中越和中哈边民互市政策在贸易商品、贸易模式、政策优惠及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贸易从业者在选择最优贸易路线时,需综合考虑贸易商品特点、贸易成本与效率以及政策稳定性与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因素,权衡利弊,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以在边民互市贸易中把握机遇,实现更好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边民互市贸易平台的搭建,也可使用4PNT四方网络边民互市贸易平台系统实现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创新模式,实现一二级市场联动,通过云仓管理系统规范贸易监管,结合新零售和电商平台扩大商品销售渠道,并完善跨境结算体系以及通过数据集采实现商品全程可溯源等功能,可提供互市贸易交易、海关监管和物流服务,建立一个互市贸易与通关一体化“窗口式”服务系统。


驼铃生态

跨境电商带来新机遇 “中国智造”乘风出海

2025-08-13

中越 / 中哈边民互市政策对比:如何选择最优贸易路线?

2025-08-08

四方网络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中国商家赢在全球

2025-08-07

综保区辅助管理系统:智慧升级+无感通关,跨境贸易效率飙升90%

2025-08-07

跨境电商出口分拣线及配套系统:智能升级驱动外贸新引擎

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