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草原上的中蒙贸易"超级枢纽":甘其毛都口岸的硬核进化史
文章来源:四方网络 作者:4PNT 发布时间:2025-08-14
在我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境内,闪耀着一颗中蒙贸易的璀璨明珠 —— 甘其毛都口岸。它宛如一条坚实的纽带,紧密连接着中国与蒙古国,在促进两国经济交流、文化交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贸易要冲
甘其毛都口岸位于中蒙边境线 703 号界标附近,与蒙古国南戈壁省汉博格德县的嘎顺苏海图口岸隔界相望,边境线长达 184.4 公里。其地理坐标为北纬 42°24′6″,东经 107°34′1″,处于半干旱草原地带。从国内位置看,它距乌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 133 公里,距呼和浩特市 570 公里;在国际区位中,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在同一条经线上,仅相距 650 公里,距蒙古国南戈壁省达兰扎达嘎德市 330 公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距离蒙古国两大矿山 —— 塔本陶勒盖煤矿 190 公里,距奥云陶勒盖铜矿 70 公里,是距离这两个矿山最近的陆路口岸 。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我国对蒙贸易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通道,为双方开展资源互补型贸易提供了天然优势。
历史沿革:从简陋过货点到开放前沿
甘其毛都口岸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奋斗史。1989 年 12 月,依据相关政策,自治区政府批准甘其毛都为对蒙边境贸易临时过货点。彼时的它,条件极为简陋,整个口岸基础设施薄弱,贸易场所仅有两顶蒙古包 。1990 年 2 月 23 日,这里实现了首次过货,进口皮张、绒毛、肉食品等畜产品,出口日用品,开启了中蒙贸易的新篇章。1991 年 6 月 24 日,中蒙两国政府签订协定,批准其为国家一类季节性口岸。1992 年 7 月 1 日,随着相关机构的设立,甘其毛都口岸进一步规范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口岸贸易量不断攀升。2004 年 7 月,中蒙两国签订协定,将其定为双边性常年开放口岸,虽经历过开放时间的调整,但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2007 年 9 月 12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甘其毛道口岸更名为甘其毛都口岸,并扩大为双边常年开放的边境公路口岸,这一举措为口岸的腾飞插上了翅膀。2009 年,呼和浩特海关所属乌拉特海关正式成立,同年口岸实现正式常年开放,至此,甘其毛都口岸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
建设情况:现代化设施铸就发展基石
近年来,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实施,甘其毛都口岸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已建成 “十二进七出” 海关智能货运通道、“两进两出” AGV 专用通道、“六进六出” 旅客通道 。在海关监管方面,2018 年 11 月乌拉特海关正式上线 “智能卡口”,车辆通关时长从原来的 5 - 6 天缩短至几十秒,彻底改变了海关监管作业模式,口岸通关步入 “读秒时代” 。同时,建成了海关通关监控指挥中心、通关服务指挥中心以及 10 个海关监管场所和 1 个铁路站台。此外,还实施了出境车辆服务区、监管场所外调专用通道、入境重载通道改扩建、监管场所环保改造、联检大楼扩能改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正在建设中的甘其毛都大桥,起点连接中蒙边境甘其毛都口岸出境车辆服务区,终点连接 G0616 甘乌高速(一期)连接线,全长 702.242 米,总投资 1.13 亿元,预计 2024 年 12 月中旬通车 。这些现代化设施的建设,为口岸的高效运行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关情况:高效便捷的贸易通道
甘其毛都口岸的通关效率在不断提升。在货运方面,凭借 “智能卡口” 等先进设施,货运车辆通关极为便捷。进境货运车辆驶入 “智能卡口” 后,系统自动过磅称重,扫描电子车牌,后台数据库自动比对实车实货和企业提前申报数据,比对无误后自动抬杆放行,单车过卡用时仅十几秒 。截至 2024 年 10 月 27 日,年内货运量突破 3300 万吨,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 3346.71 万吨,继续领跑全国公路口岸 。在 AGV 无人驾驶运输方面,2024 年 6 月 18 日,全国首条 AGV 无人驾驶跨境运输专用通道全线贯通并正式运行。AGV 从蒙古国嘎顺苏海图口岸数字化集装箱港吊装重箱后,由地下埋设的磁钉导引,沿着编写好的路径自动行进,经我国甘其毛都口岸入境后,精确地停靠在指定的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卸载货物,然后吊装空箱,离岸出境,交互往返 。2024 年 1 - 9 月份,累计运行车辆 3.53 万次,进口煤炭 233.41 万吨,同比增长 10.21% 。在客运方面,随着口岸的发展,相关客运设施不断完善,为中蒙两国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
口岸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带动繁荣
依托口岸的独特优势,甘其毛都口岸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在跨境运输领域,大量的货物进出口带动了运输业的繁荣,进出境货运车辆由 2009 年的日均 400 辆,增至目前 3500 多辆 。矿产品加工产业也颇具规模,凭借从蒙古国进口的丰富煤炭、铜精粉等矿产品资源,发展了一系列加工企业,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仓储物流产业同样发达,多个现代化的仓储物流园区为货物的存储和中转提供了保障。此外,电子商务也在口岸悄然兴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贸易模式,进一步拓宽了贸易渠道。电力外送产业也逐步发展,为区域能源合作贡献力量 。据统计,30 多年来,口岸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 1.876 亿吨,贸易总额 2262 亿元,为国家创海关税收 334.6 亿元,口岸货运量和贸易额均占自治区对蒙贸易的 1/3 以上 。
边民互市:促进交流的民间桥梁
边民互市在甘其毛都口岸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口岸专门设立了边民互市区,为中蒙两国边民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易场所。在这里,蒙古国边民带来具有本国特色的商品,如皮毛制品、手工艺品、奶制品等,而中国边民则提供丰富多样的日用品、食品、家电等商品 。边民互市不仅满足了双方边民的生活需求,促进了物资流通,还增进了两国边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通过日常的交易往来,两国边民加深了对彼此文化、习俗的认识,为中蒙两国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民间基础。
展望未来,甘其毛都口岸将继续依托自身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通关效率,优化口岸经济结构,深化边民互市等各项业务,在中蒙贸易和 “一带一路” 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