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资讯 > 一带一路 > >

“一带一路”画卷中,新加坡:东西交融的璀璨明珠与活力纽带

文章来源:四方网络    作者:4PNT    发布时间:2025-07-28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中,新加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完善的金融与法律框架,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这座被誉为“东方十字路口”的岛国,不仅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力量。

  一、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新加坡的天然优势与政治文化根基

  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南口,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全球最繁忙的海上航线枢纽之一。其港口与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80多个港口建立业务往来,拥有200多条国际航线,每年处理全球五分之一的货运贸易。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新加坡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郑和七下西洋时,曾多次停泊新加坡,留下文明交流的佳话;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更让新加坡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节点。

  新加坡的政治体制为议会共和制,自1959年实现自治以来,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形成了一党主导下的多元治理模式。这种体制既保证了政治稳定与政策连续性,又通过设立非选区议员、官委议员等制度,为反对党和社会声音提供表达渠道。例如,新加坡国会中虽由人民行动党占据绝对多数席位,但反对党工人党在阿裕尼集选区连续三届获胜,其领袖毕丹星自2011年起担任国会反对党领袖,参与财政预算案辩论等核心议程。这种“包容性威权”模式,使新加坡在保持高效治理的同时,也能吸纳多元意见,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稳定的政策环境。

  文化上,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宗教和谐共处的社会。华人占74%左右,马来人、印度人及其他族群构成多元文化基石。政府通过《种族和谐日》《宗教和谐法案》等制度设计,将多元文化转化为创新动力。例如,牛车水(唐人街)、小印度、甘榜格南(马来文化区)等文化街区并存,每年举办跨族群的美食节、文化节,促进民心相通。这种文化包容性,使新加坡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天然平台。

  二、“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中的新加坡:从区域枢纽到全球支点

  1. 人民币国际化的“离岸试验田”

  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之一。2013年,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被指定为新加坡人民币清算行,标志着新加坡人民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25年,新加坡人民币存款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占全球离岸市场的15%。新加坡交易所(SGX)推出的人民币期货合约,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衍生品,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了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案例:重庆狮城债发行

  2016年,重庆市政府通过农业银行新加坡分行首次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狮城债”),规模2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3.8%。此次发行吸引了新加坡、香港等地投资者超额认购,标志着中新金融合作从贸易融资向资本市场深化。此后,重庆企业如渝富集团、重庆农商行等陆续在新加坡发行美元债、欧元债,累计融资超50亿美元,降低了西部企业的融资成本。

  2. 基建融资的“超级联系人”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一带一路”项目的主要融资中心,通过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投资等多渠道为区域基建提供资金支持。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新加坡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其中基建领域占比超40%。

  案例: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

  2017年,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启动“南向通道”(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加坡参与设计融资方案,协调星展银行、大华银行等为通道运营提供低成本贷款。通道开通后,重庆至新加坡的货运时间从两周缩短至7天,忠县脐橙、万盛金针菇等农产品通过新加坡进入东盟市场,2024年重庆对东盟贸易额突破2000亿元,其中新加坡占比超30%。

  3. 绿色金融的“创新引擎”

  新加坡是全球领先的绿色金融中心,2023年发行绿色债券规模达350亿新元,占全球市场的5%。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新加坡推动绿色基建标准互认,为可再生能源、智慧城市等项目提供绿色融资解决方案。

  案例:中新绿色数据中心合作

  2024年,新加坡淡马锡控股与中国万国数据合作,在重庆建设西部首个零碳数据中心。项目采用新加坡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BCA Green Mark),通过太阳能发电、余热回收等技术实现碳中和。新加坡星展银行为项目提供10年期绿色贷款,利率较传统贷款低0.5个百分点,体现了金融对绿色“一带一路”的支持。

  三、中新合作的典范:从双边到多边的共赢实践

  1. 贸易与投资的“双向奔赴”

  中国连续多年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而新加坡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投资目的地。2024年,中新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中国对新加坡投资涵盖金融、物流、科技等多个领域。例如,苏美达集团在新加坡设立5家企业,通过航运、贸易和结算平台,将业务延伸至东盟市场,其船队规模已达39艘,运营运力近240万吨,成为全球航运的新兴力量。

  2. 制度创新的“先行者”

  新加坡是亚投行首批创始成员国之一,并率先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在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中,新加坡推动中新自贸协定纳入数字贸易、绿色经济等新规则,为区域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例如,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于2019年启用,是我国首条针对单一国家的“点对点”国际数据专用通道,时延较互联网降低75%,丢包率降低80%,直接推动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发展。

  3. 民心相通的“文化桥梁”

  新加坡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使其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天然平台。中新联合举办“一带一路”文化论坛、教育合作项目,促进青年交流与民心相通。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设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开展区域经济与政策研究;中新(重庆)文化旅游产业联盟于2022年成立,推动重庆与新加坡互为旅游目的地,2024年双向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


  四、未来展望: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深化

  站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新起点,新加坡的角色正从“参与者”向“引领者”升级。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全面生效,中新将进一步深化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合作。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表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更是文明对话的桥梁。”未来,新加坡将继续发挥其“超级联系人”作用,推动“一带一路”与东盟发展战略对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云集,到“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落地,新加坡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这座岛国的故事,正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的生动诠释。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新加坡与中国的合作,无疑为区域乃至全球的繁荣稳定注入了确定性力量。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赋能数字丝路:2025 泉州论坛擘画网络空间合作新蓝

2025-07-30

“一带一路”画卷中,新加坡:东西交融的璀璨明珠与活力纽带

2025-07-28

首届“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举办

2025-07-18

中马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马东铁项目全部隧道贯通

2025-07-15

贵州:共建“一带一路”的开放前沿

2025-07-14